合作交流

您的位置:主页 > 合作交流 > 会议论坛 >

区域特色发展智库研究人员参加2019浦江创新论坛

发布日期:2019-05-28 11:28浏览次数:

2019年5月24至26日,由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年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盛大召开。我智库与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一行参加了此次论坛。

本届论坛以“科技创新新愿景新未来”为主题,新加坡为主宾国,河北省为主宾省。整个论坛设置1场开幕式暨全体大会、4场特别论坛和11场专题论坛,涉及区域(城市)、产业、政策、文化、科技金融、未来科技等众多领域。来自23个国家150余位嘉宾应邀发言,为论坛创办以来国别数最多的一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出席开幕式暨全体大会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作题为《对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与治理的若干认识》的大会报告,本届论坛主宾国新加坡代表团团长、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作主旨演讲。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作题为《把握全球发展大势 绘就创新未来图景》主旨演讲,并与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共同启动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开幕式暨全体大会先后由浦江创新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主持。

此外,各界知名人士在相关专题论坛上,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发表了精彩演讲。

其中,区域(城市)论坛以“塑造中心:创造卓越,全面提升区域创新策源力”为主题,围绕全球区域高品质创新、全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验与发展规律,聚焦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与建设)、世界城市创新发展等议题以及当前建设的成效、问题和难点进行深入探讨。论坛由同济大学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霍佳震主持。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吴志强,德国工程院院士、德国莱布尼茨生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教授Bernhard Mueller,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思平,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翟立新,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兆安,银紫荆勋贤、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总监及实务教授(规划)、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客席教授、香港规划署前署长凌嘉勤,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玉鑫,美国旧金山市市长办公室国际贸易和商业主任Mark Chandler,爱尔兰科克市战略规划及经济发展部经济发展主任Seamus Coghlan等专家学者分别作主题报告。

会上,吴志强院士在题为《长三角协同发展》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单个城市的“智慧”是不够的,必须同周边城市共同“智慧”发展;未来,决定国家竞争力的是创新的全球城市区域(Creative Global Regions),是全球科技创新城市引领的、众多创新中心地所集聚生成的、具有内在生态体系的创新城市群落;创新城市群落构建和发展,取决于创新“流”的交互网络,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创新交互活动关系,而不是城市间的属性关系。

政策论坛以“创新政策的国际协同”为主题,立足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重点关注本国创新政策如何同现有国际规则协同的重大问题,在逆全球化思潮和世界经济发展动能转换趋势叠加情况下,聚焦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跨境数据流动等话题。论坛由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王元主持。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贺德方,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国际交流司司长纪华胜,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德国霍恩海姆大学国际管理与创新中心主任Alexander Gerybadze教授,河北省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高建锋,巴西巴中关系研究中心科学顾问Adriano Proenca分别作主题报告。其后,几位报告嘉宾与以色列特拉维夫研究与分析部门主任Galit Tasi一起与观众进行互动讨论。

王元总结指出,在强调创新政策制定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同时,要看到政策制定的基点,要防止政策的结构化和结构主义倾向;当前创新面临伦理、安全等很多新挑战,政策制定需要考虑“负责任创新”和负责任的主体,应当兼顾整个科学共同体,注重发挥科学中介组织的作用。

文化论坛以“创新策源 预见未来”为主题,围绕塑造创新策源能力的先进经验、提升创新策源能力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转化创新策源能力为经济发展动力和优势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实现全球创新驱动发展做出智力支持和贡献。论坛由科技日报社副总编辑郭姜宁主持。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党委书记穆荣平,分众传媒首席信息官陈岩,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Marie Kieran Waxman,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李健民,华大集团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朱岩梅等嘉宾分别作主题报告。

会上,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党委书记穆荣平教授认为,科学是一个认识自然、解释自然、而且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认识过程,在科学面前永远不存在至高无上的最高权威,也永远不存在绝对正确、永远不变的最后真理。文化自信的过程就是科学认识自我的过程,培育文化自信需要科学精神,科学认识本国精神文化发展水平,以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其他国家的精神文化。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则提出“尊重常识、尊重常规、尊重常态,是创新文化、创新策源的根本。离开常识、常规和常态谈创新,是不切实际的”。华大基因执行董事朱岩梅女士认为创新有四要素,即: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容忍(tolerance)和目标(target),要重视教育,培育适应创新的人才。

未来(科学)论坛2以“新一代集成电路技术”为主题,旨在汇聚世界顶尖科学家在新一代集成电路创新技术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研判集成电路先进技术节点迎来的颠覆性技术变革趋势。论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张人禾主持,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汪正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居衍,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明,华虹集团董事长张素心分别作主题报告。

会上,汪正平院士介绍了我国半导体电子材料的需要,他认为我国国产半导体材料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总体产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主要在中低端;企业经营产品同质化问题;供应链不完善产业发展存在瓶颈;产业创新要素积累需要大力加强;化学材料基础研究积累薄弱,等等。刘明院士从“集成电路开启信息时代”“图形微缩挑战/应对策略”“功耗/性能挑战/应对策略”“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发展”四个方面与分享了《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的挑战与机遇》,刘院士指出,每一代计算技术的突破得益于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未来将进入“三元计算/超算”时代;认为IC的快速发展是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及三维集成技术将对IC技术和格局产生颠覆性影响,也是我国自主创新的良好机遇;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许居衍院士作题为《放下“摩尔”关注转折——我们能做些什么?》的报告,从硅微电子面临转折、集成技术走向何方、拓展现行技术范式三个方面展开,许院士认为“摩尔”终结之后,可重构计算、可重构AI芯片进入黄金时代。

我智库持续关注并多次参加浦江创新论坛,其对我智库在区域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产业创新、城镇化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启发意义。

我智库研究人员张协嵩、郭海婷、林火水参加了此次论坛。

 

文/郭海婷  |  编辑/方慧娟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联系方式:

  • 电话:0591-88261383

  • 邮箱:fjauss2003@163.com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福建农林大学诚智楼A栋三层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区域特色发展智库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福建农林大学诚智楼A栋三层 备案号:区域特色发展智库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