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您的位置:主页 > 成功案例 > 论文发表 >

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发布日期:2020-11-27 09:21浏览次数:

 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文 /邱霈恩

【提  要】城市管理体制是重要的国家管理制度,与国家治理、特别是与民生大事深度相关,这 在此轮“抗疫”中亟需施行就业优先政策之际就表现得很明显。中国城市管理体制尽管经过了长期的渐进式改革,有所进展,但仍然不够完善,不太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为此,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央精神,点面兼顾,在继续开展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的同时,全面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 城市管理 ;城市治理 ;体制改革 ;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从就业优先政策的落实审视城市管理体制的适应性
       民生第一、就业优先已成当下中央施政的新精神、新政策。李克强总理在 2020 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就业优先政策”1,把保就业放到了“六保”之首。为配合中央的这一政策调整,中央文明办在5 月 27 日宣布:不再把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纳入今年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2 该政策一出台就受到广大民众的由衷欢迎,在各个城市、包括在城管局门口迅即出现了就业活动和繁荣景象,人们的生活也便利了。显然,允许市民和进城农民利用城市人口密集的条件设摊摆点创收益和自我就业脱贫困的“地摊经济政策”,充分体现了民利为大和民生为本,是一项最贴近民生、最接地气、广受欢迎的好政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 5 月 29 日会见中外记者时还对这一政策做了进一步的强调和解说 “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规范,设置了 3.6 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 10 万人就业。中国有 9 亿劳动力,没有就业,就只是 9 亿张吃饭的口 ;有了就业,就是 9 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3这表明,新的政策导向和动力就是要求各级政府放手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发挥城市的平台优势来造福民生、繁荣城市,确保广大中低收入民众可以低成本乃至无成本地利用好城市便利来谋生就业。

      民生第一的政策取向使得一直引导着城市治理方向的指挥棒明显发生了重大调整,不仅许多地方的城管力量不再对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进行执法施治,而且将改变城市政府治理城市的政策和方式。
      众所周知,城管力量原本就是专为治理城市脏乱差的需要而诞生并不断强化的,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就是专为赋予城管以更强的治理手段与效力而产生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城市化在不断加快,各种城市病变得日益突出,对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乃至经济的正常发展都造成日益严重的影响。城市政府因而迫切需要有一个得力好用的专门力量对这些问题进行治理。于是,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私搭乱建、违法建筑等现象就成了城市治理对象,城管就成了具体治理这些城市问题的专门主体,深化城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就成为确保城管依法整治市容市貌和维护城市秩序的紧迫需要。
      由此观之,这个就业优先政策要在各地得到好的落实肯定还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不只是城管的职能、方式、惯性要大变,而且城市政府实施城市治理的理念、导向、政策、法规、机制、方式和手段等都要进行系列变动、深度调整。而这就涉及整个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变革的系统性、联动性问题。不要说如果变革不及时、不到位、不顺利等等会大面积影响这一政策的有效落实,就单说城管习惯于驱赶商贩的惯性不调整也会使这一政策的实施遭遇障碍、出现反复。
      事实的确如此,在此政策实施之初,有些地方的城管由于习惯使然,对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忍不住要强制管制。这些问题其实都缘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到位,包括城管素质在内的城市治理体系还不够现代化。这实际就是城市管理体制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国家治理的需要和要求都还存在明显的不适应性。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之类到底是否符合农村人口刚进城、疫情背景下城乡中低收入人口达 6 亿的实情和民生需要?城市治理中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妥善应对和处理这些问题?

微信扫码 关注我们

  • 联系方式:

  • 电话:0591-88261383

  • 邮箱:fjauss2003@163.com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福建农林大学诚智楼A栋三层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区域特色发展智库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福建农林大学诚智楼A栋三层 备案号:区域特色发展智库 网站地图